村网通总站 西张博村 xzbldp.nync.com 欢迎您!
最大的一批“80后”已年近不惑,最小的“90后”也即将成年,他们的身上慢慢背负起家庭、社会的重任。在那些误解声尚未散尽之时,他们默默成长为坚实、勇敢的“大人”,或许已远远超乎了你的期待。
本周【视觉】和你一起认识厉害的、又平凡的TA们。
出生于农民家庭、毕业于重点大学,“80后”夫妇李晓文和梁永英在大城市闯荡多年,最后选择回到家乡,办起家庭农场种水稻。他们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如今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水稻种植明星”。
图为11月8日,在福建省上杭县中都镇军联村聚胜家庭农场,李晓文和梁永英带着“二宝”在装满稻谷的农用车上休息。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在江西景德镇高新区伍德路71-72栋,有一只由生于不同年代、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工种的陶瓷匠人组成的创作团队,他们将青花、粉彩、玲珑以及颜色釉等彼此相互融合,生产出一件件基于传统工艺又有所创新的艺术品。今年29岁的团队的负责人熊建亮说,努力将陶艺做到极致,是团队永恒不变的追求。
(上)10月20日,“80后”成员林振刚在进行利坯工序。
(下)“90后”成员魏海琳在给陶瓷打箍(一道给陶瓷绘画图案定位的工序)。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今年33岁的上海姑娘邢翠翠2009年瞒着父母,来到大别山深处的国家级贫困县安徽岳西县黄铺镇鲍岭村,白手起家开始创业。邢翠翠从零开始学习养殖技术,最终成立了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并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让很多贫困村民实现脱贫。如今,邢翠翠又开始尝试奶牛及黄牛的养殖,希望借此让更多的村民走向脱贫致富道路。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抬头一座山,低头一座山,山的里面是山,山的外面还是山。”“80后”怒族小伙桑磊这样形容他所任教的云南省捧当乡小学。2007年,从云南普洱学院计算机教育专业毕业的桑磊走进大山,志愿到怒江州贡山县捧当乡捧当小学担任特岗教师,成为这所学校第一个念过大学的老师。
图为9月28日,桑磊领着学生快速通过前往迪麻洛村的一处泥石流冲刷过的积水路段。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福建省漳浦县湖西畲族乡后溪村超过900户家庭的3600多人的健康问题,全靠陈伟琳一个执业医师张罗,许多村民都戏称他为“家庭医生”。村里毕业的“文化人”大多选择了去城市发展,“80后”陈伟琳却选择了留下,而这一留,就是18个春秋。
9月22日,陈伟琳(右一)在后溪村卫生所为76岁的陈定坤做慢性病随访。他的父亲、老中医陈启惠(左二)站在旁边注视着他。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我们在博物馆修文物”——5月16日,“80后”夫妻赵晓龙、张晓珑正在对一件文物进行修复。
学习文物保护专业的赵晓龙是“文物迷”,而学材料学的妻子张晓珑则是“技术控”。“他主攻文物修复,我侧重文物保护,文物保护是文物修复的第一步骤,”张晓珑说,这份工作促成了她与赵晓龙的姻缘,也促使她与每一件修复过的文物结缘。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33岁的年轻爸爸陈传林在儿子贝贝出生后这四年,亲手绘制了近百本绘本读物。
像每一位在职父母一样,陈传林画绘本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为了编出更好的故事还要花大量时间博览群书、增长知识,关键时刻才能为孩子“量身定制”出最好的绘本,“我希望做一个被孩子崇拜的爸爸,让他可以为我骄傲。”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江西九江县港口街镇茶岭村的曹进明是一名“80后”新型农民,他对农业机械有着浓厚兴趣,他的家庭农场已经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今年4月份,他购买了大疆“MG-1农业植保机”,利用无人植保机为承包的700水田喷洒农药、防病灭虫,成了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
今年27岁的青岛姑娘王昊辰毕业于清华美院,2015年,她与大学同学在家乡成立了“与木”工作室,主要进行与木材相关的创意产品设计。工作室定期组织开放日体验活动,向参观者展示木器的制作流程,让大众从木器身上体会家居生活仪式感,领悟 “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价值。
7月23日,王昊辰展示现场制作的一款印有“与木”价值理念——“温和的善意”的书签。
“80后”北京人刘钊于2004年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在一家三甲医院工作3年后,2007年跳槽去北京同仁堂王府井中医院担任医生。在大学毕业后的第11个年头,刘钊自主创业,成立了一家中医诊所。
尽管创业后的生活变得很忙,刘钊还是坚持对每一位患者进行细致检查,并对诊所使用的药材严格把关,确保药材的品质。新华社记者 尹栋逊 摄
“一整面墙给你当画板的感觉真是太棒了!”山西省太原市火把墙绘工作室的三兄弟在聊起墙绘工作时脸上写满了兴奋,他们的创作时尚、精致、色彩丰富,很受年轻客户的青睐。
这三个“科班”出身的“90后”墙绘师大学毕业后筹办了属于自己的墙绘工作室。未来,他们期待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创作风格,用高品质的墙绘作品打造自己的时尚品牌。